马尼拉悲剧凸显香港外交局限
马尼拉悲剧凸显香港外交局限
2010-08-27 16:26:44 阅读662 评论13 字号:大中小 订阅
英国《金融时报》 汤姆?米切尔 香港, 罗尔?兰丁金 马尼拉报道
文章来源:FT中文网
通常情况下,香港特首拨打的电话都会得到回复。然而本周一,当电视上播放着香港游客在马尼拉(Manila)被当作人质劫持的画面时,曾荫权(Donald Tsang)却无法联系到菲律宾总统,直至北京介入。
曾荫权在联系贝尼尼奥?阿基诺三世(Benigno Aquino III)时遇到的困难,显现出“一国两制”这种制度安排的不利。根据这一制度,香港这个前英属殖民地享有高度自治,但外交事务只能由北京出面进行。
尽管这种独特制度保障了香港的民事和媒体自由——在中国的其它地方享受不到这种自由,但在一些情况下,它也可能造成混乱及沟通不畅。
八位香港市民在这起惨剧中丧生,这让生活在这一特别行政区内的民众感到愤怒。周一,情绪激动的曾荫权在一次讲话中批评马尼拉警察的解救行动“令人遗憾”。
中国外交部部长杨洁篪补充说,他对事件感到“震惊”,并要求菲律宾政府采取“实际措施保障在菲中国公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”。
一名菲律宾总统发言人表示,当惨剧发生时时,阿基诺正一直在参加闭门紧急会议,因此没能接听曾荫权的电话。
其他一些菲律宾官员指出,他们与中国的沟通都是通过北京的外交部。是外交部最终安排了菲律宾和香港官员之间的会议。周二,曾荫权终于收到了阿基诺的回音。
对香港来说,这样的外交羞辱,即便是无意为之,也由于先前的惨剧而变得更加无法原谅。周一,许多市民都停下了脚步,被从马尼拉传来的电视画面所震慑。画面中,一名愤懑的前菲律宾警察挟持了一辆香港游客大巴。
就媒体报道的戏剧性而言,此次人质危机几乎可以匹敌美国的911恐怖袭击事件。然而,如果说美国人能够在纽约消防员的英勇行为中找到慰藉,香港人却只能对笨拙的救援行动感到震惊。
在接下来发生的悲剧性的错误中,持枪歹徒的兄弟和警察卑屈地蹲在巴士周围,挣扎了一个多小时才进入巴士内。危机结束时,持枪歹徒和八名人质都已死亡。
“一国两制”体制的一个积极效应是,香港官员需要在媒体的密切关注下工作。但大陆官员却不能容忍这样的媒体尺度。中国国家电视台对全国播放统一的、经过高度审查的新闻报道,这次只播报了一小段有关马尼拉人质事件的新闻。
但这并没有阻碍这一事件通过博客、视频和网络上的照片在中国大陆被广泛传播。
一位名为陈继敏(音译)的北京学生写道:“想象一下,如果那辆大巴上的乘客是美国人——那么菲律宾政府可能采取了不同的措施,因为所有人都知道美国政府多重视其公民的生命”。
在香港,曾荫权到目前为止仍能在悲痛与愤怒间维持一种正确的平衡。他同时采取了行动,以减轻针对香港境内大规模菲律宾人口可能产生的负面情绪——这些人大多数是家庭佣工。
在谈及官方帮助伤者和将遗体运返香港的努力时,香港立法会成员刘慧卿(Emily Lau)表示:“我认为(香港政府)这次的反应相当迅速。但遗憾的是阿基诺总统觉得回应香港特首不合常规”。
刘慧卿补充说,这场灾难凸显了“一国两制”制度需要有更多的灵活性。
“这将需要北京方面和国际社会的理解,但如果我们可以为解决未来的事件建立某种渠道,将是非常好的事情”。
周四,中国敦促菲律宾尽快公布对此次劫持事件的调查结果。在一份简短申明中,一位外交部发言人称:“我们认为最紧迫的任务是尽快得出明确的事件调查结果”。
席佳琳从北京补充报道
译者/何黎
http://blog.163.com/ft_chinese/blog/static/133811786201072741951813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