Re: I support Zhang Yuanyuan and welcome all her friends to come and stay and work he
话题“女兵”回应争议
张元元:我挺爱中国 但也喜欢新加坡
(2009-10-13)
● 韩咏红 北京特派员
任凭新加坡网民、报纸,以及中国大陆与台湾的媒体都相继报道了“新加坡PR回国参加阅兵遭网民炮轰”的新闻,身处话题中心的张元元始终处之泰然。
29岁的张元元在北京受访时告诉本报,她完全没有因此感到困扰或者有任何压力,“一点都没有。”
她说:“互联网时代,我们这一代对这种东西都无所谓了。每个人想发表什么就说什么,言论自由嘛,每个人都有不同观点。”
不过,谈起新加坡网民对新移民认同感的质疑,张元元字里行间还是流露了一些感触。她婉转地说:“有可能我换位思考一下,作为一个新加坡人,国家把很多PR都给了外来的人,有可能希望他们多做一些贡献吧!我很理解他们的心情。”
“但是,毕竟……也要想到,外来的,拿到PR的人,他们有可能也有家人。像我们这么年轻,也没有结婚,不可能抛家舍业,(永远)在新加坡,是吧?”
23岁离开北京到新加坡学习,三年后申请成为永久居民,五年后回国,之后毅然报名参加了中国60周年国庆阅兵的女民兵方队,接受“党和人民的检阅”,结果成为中国官方媒体努力打造的“爱国女海归”的典型。
记者前的张元元,与中国官方媒体镜头中的形象一致,全身透出阳光,爽朗朗的气质。半年多的阅兵训练,让她的皮肤晒得颇黑,乍看之下像东南亚人,反而不像地地道道的北京人。(韩咏红摄)
张元元的故事被一些眼尖的新加坡人发现,由此在本地衍生一场有关新移民的认同感质疑的争议。虽然也有国人与国会议员提醒说,张元元没有成为新加坡公民,作为永久居民的她有充分理由对中国效忠,但是在本地人对新移民抵制心理悄然升温的此时,她的故事依然触及了部分国人的敏感神经,引起不少好奇与关注。
此刻,当记者终于面对面见到张元元本人,发现她与官方媒体镜头中的形象一致,全身透出阳光,爽朗朗的气质。半年多的阅兵训练,让她的皮肤晒得颇黑,乍看之下像东南亚人,反而不像地地道道的北京人。
她多次表示,非常喜欢新加坡,喜爱我国的多元文化色彩,想念本地结交的许多好朋友,对新加坡高效、透明的政府也赞誉有加。但是她心中的归属,依然是她的祖国,自从2008年初回国后,她自认爱国情怀比原来更甚。
2008年中国经历过冰雪灾害、四川大地震、北京奥运、神舟七号发射,她感到中国的凝聚力得到提升。例如在四川地震发生时,整个北京也笼罩在压抑气氛中,“整个天空都在哭的感觉”。
亲身参与过的阅兵,更是她人生中的难忘记忆与“无上荣光”。夏天摄氏37至38度的气温下,受阅部队站在50-60度的跑道上练;在冬天零下十几度的时候,顶着寒风练,所有人的双脚都磨出多层水泡,她认为,这些苦头都被更大的“甜”所掩盖了。
“我们是在机场跑道上练,14个方队,非常整齐地练,手拿着钢枪,嘴里喊着口号,眼神都特别坚毅那种,远处是山,背景是晴天白云,感觉特别美,想拿照相机拍下来,记在脑海里。”
她认为,中国很多年轻人生活中没有了方向,没有目标,日子过得非常麻木。参加阅兵训练,那么多人为了同一个理想,为了完成那天的任务而努力奋斗,这样的感觉挺好的。
记者接着问,这是否会引起其他人的顾虑,例如中国的年轻人都去参加阅兵了,下一步会不会是打仗?
张元元立刻叫起来:“哎哟!不会啦。我们根本就没有想怎么样,搞阅兵只是把人的凝聚力凝聚到一起,就是振奋民族精神,激发爱国热情。”
新加坡vs中国
“我确实是挺爱国的,但是我想每个人都是爱国的吧。”
说起自己的爱国心,张元元总会直觉地补上这一句。她小心地说明“爱国”与“喜欢新加坡”即有区别又不相互排斥,同时暗示永久居民爱祖国(中国)与新加坡人爱国都是同一种感情,应该得到理解。
记者试探性地问她,在新加坡与中国是否也有值得对方学习的特质?
她回答说,新加坡发展得比中国快,因此中国能向新加坡学习的会更多一些。至于在新加坡的方面,她缓缓地说:“有可能,在应对激烈竞争时,对外人来可以有更宽阔的心胸吧。地球越来越小了,人与人的沟通,交流的机会更多,人才流动是不可避免的,也不能说是竞争,应该是相互学习。”
她同意,一些国人对新移民的抱怨,不排除包含了大家对本国政府政策不满的心理,以此抗议政府忽略了对土生土长新加坡人的照顾。
她说:“可能有的人是这样想,但是我觉得整体上新加坡政府还是挺为人民着想的,不管什么人都有房子住,所以我想,这个,把心态放平和一些。”
至于新加坡人有时在背地里或者当面非议中国新移民,张元元坦承“心理当然是会不舒服”。她叹了一口气说:“人家会说,可能是我们有做得不好的地方,就努力做好一点,慢慢改变他们的观点吧。”
因没交男朋友 被父母召回北京
张元元2003年到新加坡学习时,原本只计划呆一年。机缘巧合下,经朋友介绍到新加坡的私营学习中心Julia Gabriel Centre for Learning里,专门给1到3岁的学前儿童教华语。这份职业符合她求学时的专业,张元元毕业自北京东城区职业培训学校,学的就是幼儿师范。
该中心给她办的工作签证很快即办好。她开始上班,结果一呆就五年。
她说:“我很喜欢小孩子,新加坡的小孩子有很多很多混血儿,都特别可爱。”
张元元家境殷实。据她说,她父母经商,经济条件“还不错”,在新加坡期间主要住在武吉知马路的私人公寓,搬过好多次房子。
她也经常到东南亚一带的泰国、印尼、马来西亚等地旅行,因此生活其实过得开心自在。
这个身材高挑,长得俏丽的女生五年来却没有交男朋友。她透露,这也是父母急着把她“召”回北京的原因。她自己不着急,母亲可担心了,想让她回国赶紧找一个。张元元说:“如果我有了对象,父母就不会想着要我回来,随便我爱在哪里就哪里。”
张元元的经历与选择,多少也反映了一些家境条件好的中国80后的精神状况。他们更大的人生目的可能是体验,而不一定是挣钱、存钱,张元元自称更注重感觉、过程。而事实上,离开新加坡的另一个原因,是她感觉到生活模式开始固定化,需要离开以寻求新的发展。
她可以游刃有余地出国,拿外国永久居民,再回国,参加国庆阅兵,还能承受必要的苦。中国官方媒体在报道张元元的故事时,夸大了她在新加坡收入,将一个月两三千新元收入报道作2万人民币(约4200新元),以此凸显她宁舍新加坡的高薪也要回国。
对此张元元澄清说:“哎呀,那(中国媒体)主要是说给中国人听的,不是要做给谁(新加坡人)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