晚报这些年来报道过金银姬的许多新闻,她都一一收藏起来。(龙国雄摄)
《联合晚报》过了今天走入历史 众艺人不舍
来自 / 联合晚报
文 /
罗瑱玲李妙音蔡欣盈
摄影 /
龙国雄
发布 / 2021年12月24日 2:40 PM
创刊38年的《联合晚报》,为读者带来了许多精彩的娱乐新闻,许多艺人也对晚报有一份特殊情感。过了今天(12月24日),《联合晚报》将走入历史,以下几位艺人分享他们的不舍,以及与晚报的感情。
◆向云:会想念轻松活泼报道方式
艺人向云知道晚报停刊的消息,语气中难掩无奈:“又少一份可以握在手上的报纸了。”对向云来说,晚报是她重要的精神粮食,“它的内容和生活息息相关,以前家里订阅三份华文报,两份晚间报纸经常用不同角度呈现同一个新闻,非常有趣,也做得很好,现在要少了其中一份,我感觉很无奈。”她坦言现在虽然能通过网络平台看新闻,但她更喜欢翻阅报纸的感觉,“那已经是一种习惯了!”
谈及对晚报的回忆,向云难忘和前资深娱乐记者们的好交情,“我和以前的晚报记者如玉娇、小康和瑞霞都很熟络,有好多回忆!我们那个年代,记者可以自由进出电视台,所以她们经常来采访艺人,关系很密切,彼此之间也有一种信任。”
会怀念晚报的什么?向云说:“我会想念它轻松活泼的报道方式,我觉得两份晚间报在写法上还是有不同的。”
◆金银姬:家中一面墙贴满报道
资深艺人金银姬家中有一面墙,贴满各报章关于她的新闻报道,当中有不少《联合晚报》的报道,像是她去年带着媳妇一起上zao bao.sg教网友做韩食、因蟒蛇被迫搬家、今年在《红星大奖》夺下常青演绎奖和十大最受欢迎女艺人,还有和两名帮佣在超市热舞的短片在TikTok爆红。得知晚报将走入历史,金银姬感叹:“好可惜,好舍不得。”她说老公每天傍晚下班回家,会买《联合晚报》和《新明日报》回来,她都是看了报纸才吃晚餐,已经是一种习惯,“我喜欢看晚报的娱乐新闻,现在也会留意疫情新闻。”若有她的报道,老公会帮她做剪报,然后拿到照相馆加一层塑料薄膜(laminate),贴在家中墙上。
金银姬说:“每天看到这些报道,会加强我的信心,提醒我有这么多人喜欢我、支持我,所以我更应该用我的正能量打动观众。”
聊着娱乐新闻,金银姬突然想起她不只上过晚报娱乐版,还上过本地新闻版。1996年,她那时候住在布莱德岭路一带的两层楼洋房,住家夜半入贼,她在惊慌中喊到失声。她再次跟记者叙述当时情景,边说边重演发现小偷的情形,许多细节仍记得清清楚楚。
◆小寒:适逢生日特别有感触
小寒2007年11月3日开始在晚报写专栏,“小寒酸”专栏14年来每周一篇,未曾停过。对于晚报停刊,她说:“当然很舍不得,也会很不习惯。而且今天是我的生日,特别有感触。”小寒在专栏中分享了很多不同的内容,有娱乐圈现象、出书心得、跑步心得、妈妈经、自身经历等。她觉得写专栏这14年有两个好处,一是让她训练了自己的时间感,因为每个星期二要交稿;二是给了她一个管道去分享一些观点,“我不知道我的读者是谁,我写的东西有没有影响他们,但我想提供另一个观点,让他们去想一些问题和现象,而我乐观地觉得自己有影响一些人,让他们的生命改观。”
令她感到欣慰的是,有时候出新书办活动,会有人上前跟她说,“我是你专栏的忠实读者”,“我每个星期天都买晚报,为了看你的专栏”,还有读者把她的专栏剪下来收藏。
小寒感慨,一份华文报走入历史,多少意味着大家不爱阅读,而且随着受华文教育的读者年纪越来越大,这个读者群也越来越少。但她仍乐观地说:“这不表示我们走不下去,我看到越来越多人在地铁上看华文书,也有很多人听华语歌、看中文剧和综艺节目,所以或许晚报以后会以另一种方式出现。”
◆黄文鸿:执笔337篇‘痛苦畅快’
电台UFM100.3一哥黄文鸿的晚报专栏“播霸黄”从2012年9月写到2020年6月,总计337篇,他形容执笔过程“痛苦又畅快”。黄文鸿笑说:“畅快,是因为有一些东西没办法在广播讲出来,就透过文字抒发,看到不爽的东西可以写出来!痛苦是因为有压力,每天又讲(指在广播)又写,怕故事重复,所以后期跟编辑提出从每周改为每两周写一次,才可以累积多一点不同的故事。”
黄文鸿透露,20年前在本地开启广播生涯时,靠晚报走了一段路,“那时候的广播啊,话题不能自由讲,必须在每周一的会议上呈报。这样的广播模式缺乏即时性,跟生活太脱节了,所以在旧东家主持傍晚班时,我偷偷地拿一则晚报的国际新闻来讲,主管没出声,我又拿一则……这慢慢地变成节目的主要内容。”
他说:“晚报有自己的取材、角度,以后少看一份报章,会少了一些不同新闻呈现的来源。”
黄文鸿也主持了三年多的“晚报咖啡客”户外讲座,跟读者与居民讨论各种课题,“可以跟民众接触蛮好玩的!对我来讲也是一种锻炼,因为是不一样的互动方式。”
◆刘玲玲:脆弱又坚强记录每个人生
晚报记录了“歌台一姐”刘玲玲的人生轨迹,包括她在歌台的倾力演出、各式各样的吸睛华服、拍歌台题材电影《881》、许愿当母亲及2013年如愿以偿,在50岁那年生子,种种事迹晚报都曾报道。高龄产子的新闻宛若投下震撼弹,刘玲玲忆述,当时只接受晚报记者陈韵红(现为《新明日报》娱乐主任)访问。她原本想隐瞒到底,只字不提生子,“但韵红姐跟我说了一句话,说我将来会老,会不在的,应该要留给孩子一个记忆。”刘玲玲也提到跑过歌台新闻的记者黄志发、温伟中等,“见证了他们的辛苦,午夜、凌晨都还在挖新闻,想深一层,他们的辛苦造就了我们的人生,我们是息息相关的。”
刘玲玲说到了她这个年龄,每见证一样东西消失,都会感到无奈。她依然喜欢翻阅报纸、收藏剪报,“喜欢能够触摸到的东西,随着这个时代转变,走向数码化,很多东西已失去真的感觉。报纸不同,它会慢慢发黄,要保护它才能长久保留,它是那么脆弱,又那么坚强地记录每一个人生。”
MCI (P) 039/10/2021
新报业媒体有限公司版权所有(公司登记号:202120748H)
在中国的用户请游览 zaobao.com
提醒:新加坡网络业者若未经许可,擅自引用本网内容将面对法律行动。
第三方公司可能在早报网站宣传他们的产品或服务。不过您跟第三方公司的任何交易与早报网站无关,早报将不会对可能引起的任何损失负责。
https://www.zaobao.com.sg/entertainment/story20211224-1226185